【醫識能‧藥識能】就醫找資源 社工來幫忙


【醫識能‧藥識能】就醫找資源 社工來幫忙

2022/3/10


民眾就醫時接觸的對象,除了醫療人員,還有一個很重要卻相對陌生的角色,那就是醫院的社工。當病人因疾病導致個人或家庭失去原有的功能,進而衍生心理、家庭、社會、經濟與疾病適應等問題,社工就是協助病人找尋資源的專業人員,讓病人能順利就醫、配合治療,家屬也能夠減輕一些負擔;同時社工也是關懷服務的第一線,為醫病搭起溝通橋梁。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春雅社工師,讓民眾認識醫務社工,也了解如何尋求社工的協助。

醫療團隊照會社工  協助弱勢銜接資源

社工與病家的接觸通常是經由醫療團隊照會,比如曾有病人從外島轉送到醫院的加護病房,身邊只有未成年的孩子相依為命,面對治療決策與後續長期照顧等問題非常無助,照會社工介入關懷後,社工會去了解個案的家庭情況、有哪些親友可協助,若經濟有困難,也協助媒合醫院的社會救助金,或是尋求政府、民間的補助。

此外,有些剛被診斷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病人,面對治療過程和生活上的改變充滿不安,社工可協助轉介病友團體,透過病友之間經驗分享和互相鼓勵,幫助病人適應疾病帶來的身心變化;對於準備出院的病人,社工也會依據病人後續照顧上的需求,協助聯繫、轉介相關的社區及照護資源。

社工不是志工  盤點資源非有求必應

有些人誤以為社工是志工,所以常期待社工要發揮愛心、幫忙解決各種困難。事實上,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醫務社工也是醫療團隊的成員之一,任務是盤點病家現有資源與能力、評估需求、進而協助找到適合資源,排除醫療過程中的障礙,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王春雅社工師強調,社工雖擅長找資源,但並非有求必應,因為每種資源都有對象條件與補助標準,她建議民眾可和社工充分溝通,說清楚自身狀況,社工才能有效率整合資源,避免申請時走冤枉路。

社工搭起橋樑  傳授醫病溝通4心法

社工更是醫病溝通的重要橋梁,尤其發生醫療爭議事件時,需要社工居中協調,協助雙方釐清問題、促進溝通並擔任潤滑劑的角色。王春雅社工師基於豐富的處理經驗,歸納出衝突的起源往往來自溝通落差、導致產生誤解,比如醫師說明時使用過多專業名詞,病家聽不懂卻又不好意思再問,當醫療結果不如預期時,就會衍生「當初沒有講清楚」的爭議。

心法1:聽不懂要反映

王春雅社工師建議,如果對醫療說明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跟醫療團隊反映,或是可請醫療人員提供簡介單張或衛教影片等不同的媒介,幫助理解,來縮短醫病之間的認知落差。

心法2:事先列出問題

就醫時也常見病家看到醫師就傻住,等到離開門診或醫師結束查房,才發現該問的都沒問到,王社工師建議病家可事先把問題寫下來,或是直接把問題列給醫師看,有助於在有限的互動時間內完整表達想法。

心法3:陳述病況由近而遠

有些病人看診時不清楚怎麼表達自身病情,容易長篇大論,王春雅社工師建議可把握「由近而遠」的原則,從最近的變化和症狀開始說,有助於醫師評估目前生理問題與重點病況,住院病人還有護理師或社工師會去了解病人以前的身體狀況與生活習慣,不妨這時再慢慢陳述遠因。

心法4:避免質疑語氣

溝通的語氣也很重要,王春雅社工師指出最常一秒惹怒醫師的情境,就是用質疑的口吻說:「醫師你說的是這樣,可是我查google不是這樣」或「可是我隔壁鄰居這樣說…」;她建議民眾聽到不同的資訊時,不要急著反駁醫師,可進一步詢問,例如:「你說的好像跟我理解的不太一樣,可以再說明嗎?」或是主動找醫院的社會工作室或社會服務室,請社工協助雙向溝通,社工可協助病家表達需要和困惑,亦可協助醫療團隊覺察病家的社會心理需求。

若有醫病溝通的相關疑惑,歡迎瀏覽醫療爭議關懷資源專區(https://medcare.tdrf.org.tw/)或洽詢醫療關懷諮詢專線:(02)2351-0740。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