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_72 Z-drug類藥品與複雜性睡眠行為風險之探討


Vol_72 Z-drug類藥品與複雜性睡眠行為風險之探討

日期:109/12


目前臨床上治療失眠症的藥品主要有兩大類,分別為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簡稱BZDs)及非苯二氮平類(non-BZDs),其中non-BZDs安眠藥包含zolpidem、zaleplon、zopiclone和eszopiclone等成分,因此又俗稱為Z-drugs。此兩類藥品用於治療失眠的藥理機轉相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GABAA受體複合體,進而調控氯離子通道的開啟,抑制神經元刺激,達到鎮靜、安眠的效果。相較於BZD類藥品,部分Z-drug類藥品(例如zolpidem)對於GABAA受體的α1亞基具有選擇性,因此較少有肌肉放鬆、抗焦慮及抗痙攣的效果1。此外,Z-drug類藥品作用迅速、半衰期短等優點也讓它成為近年來最常用於鎮靜安眠的藥品之一。目前我國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之Z-drug類藥品許可證共45張,其中包含zolpidem成分共22張、zaleplon成分共14張、zopiclone成分共6張及eszopiclone成分共3張2

Z-drug類藥品約於1990年代左右上市,因其藥理作用相對於BZD類藥品較具專一性,臨床上普遍認為其安全性高且效果快又好,使得近年來該類藥品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3-5,然而在Z-drug類藥品開始被廣泛處方後,各國政府陸續接獲因使用該類藥品導致複雜性睡眠行為(complex sleep behaviors, CSBs)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件。這些複雜性睡眠行為包含夢遊、睡眠中食用食物及睡眠中駕駛車輛等,而這些病人在清醒後通常不記得自己做了哪些事。因此,美國FDA於2007年3月要求包含Z-drug類藥品在內的13種鎮靜安眠藥仿單加註「夢遊行為(包括夢遊開車,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起床打電話、煮飯及吃東西)」相關警語,提醒醫療人員及民眾留意相關風險6-7

2019年4月美國FDA再次發布警訊,使用含zolpidem、zaleplon或eszopiclone成分藥品後可能有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如夢遊、夢駕、或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而導致嚴重傷害或死亡的風險。考量該風險之嚴重性,美國FDA決議更新含zolpidem、zaleplon及eszopiclone成分藥品的仿單資訊,將「複雜性睡眠行為」新增於「加框警語」,並擬將曾使用上述藥品後發生複雜性睡眠行為之病人列為使用禁忌8。有鑒於Z-drug類藥品具上述安全性疑慮,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針對國內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資料進行分析並回顧國內外文獻資料,以探討Z-drug類藥品與複雜性睡眠行為之風險。

vol.72 專題報導:Z-drug類藥品與複雜性睡眠行為風險之探討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