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有學問 聰明食用更健康


保健食品有學問 聰明食用更健康

2018/2/8


近年國人養生風氣漸盛、飲食習慣改變,特別是在農曆年節期間,保健類產品成為拜訪親朋好友送禮的最佳選擇,但是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對於兒童或有固定服用藥物等特殊族群,可要慎選健康伴手禮,才能送禮送到心坎裡。

維生素與礦物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素(註1),國人因為外食機會增加,擔心飲食不均衡,多會額外攝取營養補充品,來均衡一天的營養。然而,不少民眾卻抱著「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或「有吃有保庇」的迷思,導致可能攝取過量卻渾然不知。

根據美國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Lab.com)統計,市售50種女性、男性、兒童及寵物適用的綜合維他命/綜合礦物質產品,包括膠囊、錠狀及軟糖等,多達46%產品成分與標示不符。其中一款針對50歲以上女性食用的綜合維他命,檢驗卻查出產品成分葉酸遠高於產品標示173.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研究報告中發現,有一款兒童食用的維生素軟糖,檢驗卻發現葉酸高於產品標示256.6%、維生素A高於產品標示196.8%,遠超過孩童一天的攝取量上限,恐造成攝取過量之風險(註2)。

此外,含鈉量高的雞精、食補液等保健飲品,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水份和鈉、鉀攝取量的腎臟病及心臟衰竭等患者來說,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或者是固定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食用納豆、魚油類等保健食品,亦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論文統計2004至2013年間,美國63間醫院急診部門、2萬3千多名急診病患中,超過21%的兒童因為誤食保健食品而掛急診;20至34歲的族群中,多達28%因攝取減肥、提升能量等相關保健食品,出現心悸、胸痛等症狀進行急診(註3)。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在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註4);另外也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註5),以避免攝取過量,造成身體不適,花錢強身不成反傷身。

許多民眾認為只有西藥才會產生副作用,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很溫和不會傷身,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多數已經經過濃縮、萃取等加工程序,濃度已高於天然食物(註6),多食無益,尤其是患有特定疾病及固定服用藥物民眾,如要補充保健類或健康食品,最好先詢問醫療專業人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及需求來選擇。

民眾食用保健類/健康食品後若出現皮膚紅疹、搔癢、拉肚子…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及就醫。同時,若發現有違法產品,請透過1919食安專線,提供主管機關相關事證,全民共同打擊不法。


資料來源:
1. 美的好朋友「綜合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超過建議值100%沒問題嗎?」取自https://www.medpartner.club/nutritional-supplements-dose-myth/
2. ConsumerLab.com. Multivitamin and Multimineral Supplements Review.取自https://www.consumerlab.com/m/reviews/multivitamin_review_comparisons/multivitamins/
3. Geller AI, et al.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r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dietary supplements. N Engl J Med. 2015;373(16):1531–1540.
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取自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2060&chk=9de65634-f3dc-4e37-a502-b99c7c331f20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取自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4&pid=725
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如果吃了保健/健康食品後,身體出現紅疹、搔癢等不舒服症狀,是排毒反應、是改善生理機能的過程,這是真的嗎?」,取自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5049&id=22754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