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_54 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風險探討


Vol_54 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風險探討

日期:105/6


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 ESI)常合併局部麻醉劑用於輔助治療頸肩疼痛、上臂頸神經放射疼痛、上背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及下肢神經放射疼痛1 等因椎間盤突出或其他病因造成的神經根性疼痛(radicular pain)。根據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所出版的指引建議2,ESI輔助治療適用於經保守藥物及物理治療無效的頑固型神經性疼痛;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完整的療程應包含幾次治療,根據個別病人的情形, 一般建議半年內最多進行3次或一年內4次給藥,且每次給藥應間隔兩周;MacVicar的研究3 則發現,94%的病人一次給藥即可完成療程。此外,依病人不同的病灶、症狀、過去病史等,可選擇不同的技術給藥, 包括經椎間孔(transforaminal, TF)、經椎板間(interlaminar, IL)及經薦椎孔(caudal)等三種治療方式4

在美國,ESI被廣泛的用於治療疼痛且使用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5。Dr. Rathmell首先於2009年向美國FDA提出TFESI相關的神經嚴重不良事件的問題,隨後FDA開啟一系列的評估作業,並於2011年將此議題加入Safe Use Initiative計畫,廣泛徵求專家意見6。2014年4月美國FDA發布風險溝通表指出7,ESI 被報告罕見嚴重的神經學不良反應,且不論是否有螢光鏡檢引導(fluoroscopy)都有可能發生,通報症狀包含脊髓梗塞、四肢麻痺、癱瘓、中風、失明及死亡。本文以文獻回顧及國內不良反應通報資料分析相關風險效益。

vol.54 專題報導: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風險探討 全文下載